第一百二十一章盛宴_大明公务员
16读吧 > 大明公务员 > 第一百二十一章盛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二十一章盛宴

  第一百二十一章盛宴

  玩笑归玩笑。

  很快那边拍卖会就结束了。

  整个拍卖会一点也不激烈,甚至可以说乏善可陈,除却煤矿这个大热门,在拍卖的时候,叫出了极高的价格,其他的价格都在预料之中,甚至有些偏低。

  毕竟,很多事情都在事前进行了沟通。一切准备,都在开会之前准备好了。而拍卖的人,大多都是勋贵集团。虽然说勋贵集团不是一个整体,但是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彼此之间,都认识。事先也不是没有沟通过。

  内讧的可能性并不大了。

  当然了,煤矿这种资源自然是要争一争的。其他的东西就不用了。

  如此一来,气氛很清冷。大部分勋贵都没有去,而在南湖花船上游玩。北京城还没有修建好。高规格的娱乐场所自然是没有的。不过花船这东西,也不需要固定的场所。据说是某位公子爷,从扬州那边带过来的花船。

  成为很多勋贵子弟,寻欢作乐的场所了。

  这场盛宴清冷的就好像是例行公事。

  不过,这一场例行公事带来的利润一点也不少。

  杨士奇给何夕报告道:“买地收入总共五百万两,将整个北京城一半的土地都卖出去了。”

  何夕对北京规划,剩下的一半土地,是皇宫官府,还有官宅。

  大明也是官房制度的,也就是租房给官员,价格很低的。甚至没有价格,只是到明中后期,分配的官房都变成私有的了。而今何夕这上面的想法,也是对大明官员体系进行改革。

  特别是俸禄这方面。

  朱元璋定下的俸禄固然不行。特别是因为宝钞的贬值,导致了俸禄整体缩水。但是,提高俸禄就可以了吗?

  那么提高到多高算高啊

  只是不管提高多高,官员权力寻租代来的利益,远远超过官府的俸禄,甚至两者之间,都没有可比性。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官员保持清正廉洁。

  这不是否定是一个官员,都会贪污。而今是一个人性原则,那就是不要考验人性。或许有些人都人性的光辉,秉承自己理念,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坚持,好不动摇。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而今朝廷监管能力是很低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监管。

  这是何夕从辽东窝案上得到教训。

  何夕不想搞出一个密不透风制度,让所有人不能越雷池一步,莫伸手,伸手必被抓。是不能。

  一个严密的监督体系,背后需要的人力物力是惊人,何夕想要监管体系,所消耗的估计是整个锦衣卫的几倍。而且不仅仅是人力物力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何夕只能想办法的给与官员高福利,低待遇。

  高福利之一,就是房子,何夕预料数万套房子,几乎是每一个在北京当官的官员,都有自己的房子。只要在位一日,就免费居住。不同官员,有不同的待遇,如果真能官居一品,那么所住的府邸,并不比勋贵们自己规划的差。

  唯一的问题是,退休,或者下位的时候,就要从这里搬出去了。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何夕只是留下一个伏笔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繁华地域的商铺,何夕都做了预料,他准备留给顺天府,作为顺天府财源之一。毕竟何夕已经准备在顺天府进行改革,将胥吏制度,从顺天府剔除。何夕也可以预见到,顺天府财政开支,将非常非常高。

  高到一个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无他,大明全部才有一万多名官员,但是按照何夕规划的顺天府,何夕现在都不知道有多少官员了。如果将最底层的办事员,也算在内,一个顺天府领俸禄的人数,就要比整个大明都多了。

  虽然说大量吏员的俸禄很低。但是数量在这里放着的。

  虽然说,顺天府而今已经有这么多赋税,但是顺天府的赋税决计不可能完全留在北京城的。留下的赋税,能不能支撑城市的开支,何夕也不知道。

  他自然要留下一些后手。

  这仅仅给未来顺天府后手之一。

  杨士奇继续说道:“一共挂拍了六十多所工厂,有在北京的,也有在辽东的。总计回款一千万一百零七万两有余,其中价格最高的,是营口纺织厂,共计一百万五十万两有余,还有门头沟煤矿,总计一百二十万两有余。”

  门头沟煤矿距离而今的北京城有些远,而北京北边也有大量的煤矿。门头沟也就有些鸡肋了。各方面都希望要煤矿,何夕也就将门头沟煤矿给拿出来了。

  但是门头沟煤矿,并不是没有利润的。且不说,他对而今北京城生活用煤的补充,单单是他靠近北平城就是一个极大利好。

  在这个时代,大都城可能永远不可能摇身一变成为北平城了。但并不是说北平城就不重要了。虽然说,今后北平城发展天花板会很低的。但是北平城在北京城附近,再加上有大都打下的基础。这也是又很大的作用的。

  别的不说,单单说军事上,北平与北京两城,相距不过一百余里,只能扼守两城,即便燕山防线都沦陷了,也足以形成一道屏障。当然了,这样的作用,谁也不想要。

  但是而今的北平城已经是北方大城,单单北平城内部生活用煤的消耗,就足够门头沟供应了。

  更不要说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煤矿,干煤矿肯定是有的赚,至于赚多少,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何夕说道:“如此说来,就有一千五百多万两了?”

  杨士奇说道:“正是。”

  何夕默默估算,这个数字比他想要的数字要少一些。不过不重要了。何夕说道:“两件事情,要赶快办,第一是派人交接。干干净净的将这些厂子交给这些人手中,顺便给他们祖册商社。对了。记住告诫他们要按时纳税。还有派人去辽东见刘璟,让他建立征收商税的机构,辽东的商税也要收起来了。”

  杨士奇说道:“是。”

  辽东其实也是有一些商社,但是比起北京,都要小很多很多。何夕一直没有动。但是何夕而今北京既然已经发展开来,辽东自然可以跟进,更不要说,卖出很多工厂都在辽东。仅仅这方面的赋税,何夕估计辽东每年要征收个十几万两,就好像玩一样的。

  而刘璟对这一件事情,一定是非常非常感兴趣的。

  刘璟这个人并不古板,甚至可以说很现实,但依然有一些儒生的看法,比如重农轻商,对商人征税,他是毫无手软,更不要说,单单从刘璟个人的权利来说,他更希望对工厂征税。

  无他,虽然刘璟是辽东布政使,但是工厂体系不归他管,也就是工厂的收益不在他手中,不归他支配。而刘璟即便推广屯田,但是土地要好几年才能成为熟田。

  才能征收赋税。

  也就说,即便辽东有钱,刘璟这个布政使也是很穷的。

  而今一旦对工厂收税,对刘璟来说,就是一笔意外之财,更不要说,大明朝廷现行体制对这一笔钱并没有规定。

  没错,朱元璋的财政体系,对地方管的很严苛,可以说地方上几乎没有独立的财权。朱元璋也认识到这一点错误,所以在何夕改革的时候,给了何夕足够的自主权。

  可以说,何夕财政自主权,是大明朝廷之中最大的,甚至超过了户部尚书。户部尚书钱都只能按照条条框框花,而何夕不是。他搞到的钱,可以自己支配。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6db.com。16读吧手机版:https://m.16d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