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朕的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求_朕非汉废帝
16读吧 > 朕非汉废帝 > 第252章 朕的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2章 朕的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求

  第252章朕的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求订阅)

  刘贺当然信任赵充国,但是他并不打算让昌邑郎跟随赵充国出征。

  在大汉帝国,对于职业军人来说,出征并不是一件被迫的事情。

  恰恰相反,大多数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只要表现出色,就可以崭露头角,立下战功,进而加官进爵。

  尤其是朝中重臣的子侄辈和天子身边的郎官,随军出征就是累积军功和资历的过程——没有危险,加官进爵有名正言顺。

  就像度辽将军范明友,不就是因为是霍光的女婿,而获得了率军出征乌桓的机会,进而“捡”到了一个军功,然后登堂入室的吗?

  只要没有打败仗,那就是小胜,因此随军出征在大汉简直就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事情。

  赵充国让天子将昌邑郎放在自己的麾下,不就是在暗示天子要给昌邑郎立功的机会吗?

  到时候,危险的事情昌邑郎们就往后,立功的事情昌邑郎就往前,纵使不能明目张胆,但至少也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但是,刘贺没有记错的话,赵充国这一路军队,虽然立的战功最多,但是和耗费的钱粮比起来,也仍然是九牛一毛,一点都不划算。

  让昌邑郎跟着他,不会有什么立功的好机会的。

  所以当下,刘贺对于赵充国的提议不予置评。

  过了片刻之后,刘贺才慢慢地说道:“在上一次朝议上,朕听说除了大汉的军队之外,还要派使节去联络乌孙国,让他们提前整军,策应我汉军对匈奴的攻势,可有此事?”

  “陛下没有记错。”

  “派出去的使节是何人?”刘贺明知故问道。

  “校尉常惠。”赵充国答道。

  刘贺暗喜,与自己知道的一样,被派去与乌孙国沟通联络的,果然是此人。

  常惠不简单,虽然官职只是校尉,距离将军一步之遥,但是他的经历却非常耀眼。

  在苏武出使西域的时候,常惠正是苏武的副使,他和苏武一起,被匈奴强行滞留在北海十九年,但是始终不改其志。

  简而言之,常惠和苏武一样,都是硬骨头,

  可令人寒心的是,常惠归汉之后,恰逢大汉在西域采取了收缩政策,因此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担任的仅仅是光禄大夫这一“闲职”。

  如今,大军即将出征,他却又被安到了一个最危险的任务。

  霍家子侄加官进爵,苏武常惠坐冷板凳,就算不是私心,也是私心了。

  “他去了乌孙,会如何作为?”

  “乌孙国王在信中写得清楚明白,会派五万胜兵与我汉军来一个东西夹击。”

  “常惠此去,会带多少人?”

  “长安到乌孙,距离最远,不宜人多,以免被匈奴细作发现,所以最多几十人。”

  刘贺在心中盘算片刻之后,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他说道:“既然如此,朕就派二十个昌邑郎,跟随常惠前往乌孙国,路上可以护送常惠,到了乌孙国则可以直接参战。”

  天子的这个决定让赵充国始料未及,他怎么都想不到天子会做昌邑郎跟着常惠。

  西去联络乌孙国,不只路途最为遥远,前途也最为不明朗,自然也最危险。

  说不定就会撞上匈奴和车师的联军。

  到时候别说是建功立业,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一个未知数。

  “陛下,要不要再考虑考虑,西去乌孙,前途不明朗……”赵充国迟疑着问道。

  “老将军,朕知道你是想让昌邑郎有所斩获,但是朕想和你打个赌,你可愿意?”刘贺笑着问道。

  天子的话激起了赵充国的好奇心,他居然接下了天子的这个话题。

  “陛下请说。”

  “此役是在乌孙国附近打的,乌孙国占尽地利和人和,朕觉得他们所立之功,将会远超我汉军。”

  “我汉军五路进发,恐怕最终也是无功而返。”

  天子言之凿凿,赵充国虽然觉得有几分道理,但是却仍然有不服。

  “陛下,以何为赌注?”赵充国问道。

  “如果朕不幸言重了,那么希望赵老将军替朕做一件事情?”

  “何事?”

  “找个机会或理由,向仲父提议,将昌邑郎扩充到三千人。”刘贺将心中想了许久的事情说了出来。

  三千人,那就与羽林郎和期门郎的人数差不多了。

  天子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有一支靠得住的精兵。看来,天子终于是要用建新军的方式,掌控军权了。

  此事很敏感,很难办,很危险。

  但是赵充国既然心向天子,哪怕不打这个赌,只要天子提出来,他也要去做。

  再想想自己不敢阻拦霍光出兵,本就已经对大汉不忠了,此事不能再打折扣。

  “如果朕输了,朕会给老将军送一份朕亲手画的版图,不只有西域诸国,更有西域以西的诸国。”

  天子居然对西域以西的地方也有所耳闻?

  赵充国心中的疑窦更重了,但是他立刻行礼说道:“恕老臣斗胆,愿意接下此赌!”

  “好,老将军豪迈!”

  赵充国走了,刘贺将龚遂叫来了,让他选出二十个昌邑郎,立刻做好出征的准备。

  “二十人?”龚遂有些惊讶地问道,这相当于三去其二了。

  “此刻,大汉军队精锐尽出,而仲父对朕也颇为信任,身边暂时不需要留那么多人,让他们到战场上历练历练,也是一件不能缺少的事情。”

  “对了,让那个柳相也去,他的箭法好,一定能建功立业的。”

  “诺。”龚遂没有再质疑。

  “那新的昌邑郎何时能到?”

  “大军全部从长安开拔之日,他们应该刚好能赶到长安。”

  “好,如此倒也能无缝衔接上,还有劳龚卿尽快将他们练成那合格的郎卫。”

  “诺。”

  在出征匈奴这件事情上,刘贺能埋的伏笔都埋下了。

  到底能不能发挥作用,又或者发挥多少作用,至少要到三个月之后才能见到分晓。

  因此夺军权的事情就只能等了。

  但是,刘贺还不能停下,另一件事情又必须立刻开始。

  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

  与赵充国见完面三天之后,刘贺正如平常一样,在宣室殿中练字,才刚刚动笔,禹无忧就匆匆进来了。

  刘贺的规矩是练字的时候,绝不允许他人打扰,禹无忧更是不会破坏这个规矩。

  今日他匆匆而来,定然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

  果然,禹无忧来到殿中,立刻就将一样东西摆在了几案上。

  因为过于心急,一时间竟然忘记了行礼,他匆忙地说道:“陛下,新的纸造出来了!”

  其实,不用禹无忧说,刘贺已经看到了案上的那样熟悉又陌生的东西。

  纸,是真的造出来了。

  这种纸的质量当然比不上刘贺来的那个时代的纸,但是已经和之后一个个王朝所用的纸差不多了——足够用来书写和刊印书籍了。

  能到这个地步,就足够了。

  早在昌邑国的时候,刘贺其实就能把纸造出来了,但是他却没有那么做。因为刘贺要让他出现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从而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

  “那印刷术呢?”

  禹无忧笑了笑,面有得色,说道:“谢朗和华承等人日夜不眠,已经印出来了一册。”

  说罢,禹无忧立刻就从怀中有取出了一个小布包,放在了案上。

  刘贺有些激动地一层层地将布展开,一本名副其实的“书”出现在了刘贺的眼前。

  “去,立刻将王傅叫来,朕有要事与伱们商量。”刘贺拿起案上的书喊道。

  “诺!”

  第二更十分钟之后,疯狂摸鱼,明天就能安心写书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6db.com。16读吧手机版:https://m.16d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