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康熙大阔军_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朱和埸
16读吧 > 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朱和埸 > 第178章 康熙大阔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8章 康熙大阔军

  那献宝的官员在哭喊求饶声中被拉下去了,而大殿上依旧回荡着轻语甜美的嗓音。

  这时有人回过神来抬脚便想向收音机踹去。

  “且慢动手!”

  大学士杜立德站了出来及时阻止了那人的动作。

  “皇上,此物虽为明人奇淫巧技但能够让我们及时了解明军的动向,留下来或许有用!”

  杜立德跪地叩头道。

  虽然收音机里播报的内容让他们难受,但这至少要比他们的八百里加急速度快得多。

  比如说明军收复湖-南,攻陷广-州,超过30万清军已经成为了历史的消息,他们便是刚刚才从这收音机里听来。

  而且随着长江的全面封锁,靠着旧有的方式传递消息,南方的战事消息要传递到北-京那至少也是半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有了这收音机他们至少能够更快的知道,明军打到哪里了……

  脸色阴沉如水的糠稀大弟不断的做着深呼吸,极力平复着心情,他不断的提醒自己想要在这龙椅上多坐几年就不能生气不能动怒。

  良久,糠稀深吸了两口气后终是点头同意,不过想起刚刚所听到的内容时他心中的焦虑更盛了几分。

  “戴爱卿,戴爱卿。”

  “微臣在。”

  “工部如今造了多少枪炮了?”

  “回皇上,新式火枪到现在已经打造了一万两千余杆,佛郎机炮铸有80门,威远将军炮40门(迫击炮或者榴弹炮),神威无敌大将军炮铸有24门!”

  因为工部被一锅端而连跨数级升任工部尚书的戴梓立刻汇报道。

  说实话,仅仅数个月的时间就打造出如此数量的枪炮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惊人的,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种蛮清乃科技大国的感觉。

  但事实上却是为了造这些枪炮,糠稀已经下令将整个直隶地区大牢里的囚犯全部划给了戴枔,而且还从民间强行雇佣了大量的铁匠,学徒充入工部,并且还在继续找人。

  如今整个直隶甚至是周边省份的百姓们想要打口锅都已经成为了奢望。

  如此不遗余力的投入下,工部下辖的枪炮局在册匠人已经超过了10万,这已经与直隶驻军人数相当了。

  十多万人几个月时间就造出这些枪炮来,多吗?

  不出意外,糠稀大弟不满意了。

  “不够,不够!”

  “明匪势凶,今已餐食我大清半壁江山,现唯凭火器之利方能对其形成遏制,戴爱卿,工部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出足够的枪炮来武装我大清百万天兵,将那该死的明匪赶出我大清江山!”

  糠稀大弟咬牙切齿道。

  “……微臣,遵旨!”

  装备百万大军,你倒是真敢想!

  但戴枔依旧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他心里很清楚,枪炮制造需要的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并不是有人就行,如今周边的匠人都已经被抓光了,现在即使找来大量的民夫壮丁,也要培训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够派上用场。

  而且原料也是个问题啊!

  不过现在这个节骨眼儿他也不敢多说什么,一切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糠稀大弟在过问了枪炮制造问题后又将目标转向了兵部。

  由于刚刚得知自己三十万大军“惨死”在明军屠刀之下,这让糠稀非常的没有安全感。

  直隶地区拱卫京师的驻军才十几万人,要是明军大举来袭,那岂不是转瞬间就被攻破?

  必须招人扩军!而且有了之前绿营倒戈投降的例子摆在那里,他对于汉人是越来越不放心。

  虽然已经通过设置执行旗官来加强对绿营的控制,但在糠稀眼里汉人无论是忠心还是作战能力都是远远不如他大清八旗子弟兵的。

  于是乎,糠稀大弟下达了新的征兵令。

  要求凡年满15岁到45岁,身体无残疾的八旗子弟全部充入军中!

  当糠稀的这条命令通过布告张贴出来后,京城中的八旗老爷们沸腾了。

  皇上圣明啊!

  这是要让他们所有人都端上铁饭碗啊!

  无数八旗老爷看着布告内容激动的痛哭流涕。

  当兵吃皇粮对于这些旗人们来说那就是最好的出路!毕竟那是可以吃上一辈子的铁杆庄稼!

  可由于这些年没什么战事,而且旗人也越生越多,到目前为止,作为全国旗人最集中的区域,北京、直隶地区的旗人早就超过了百万。

  旗人这么多,但八旗兵编制是固定的,额定兵员就那么多。

  因此有一多半的旗人当不上战兵只能每月领取1两银子的余兵饷银。

  这一两银子若是给寻常百姓家,倒也足够了,但对于极好面子整日遛鸟而又没有半分进项的八旗老爷们又怎么可能会够?

  如今糠稀扩充军队,而且15岁到50岁的征兵要求几乎是将所有成年男性都囊括了进去,如此壮举让这些八旗老爷们还以为糠稀是回想起了他们祖辈为大清立下的汗马功劳而荫封他们这些后人。

  由于消息的封锁,此刻,这些痛哭流涕,对糠稀感恩戴德的八旗老爷们并不知道明军已经几乎拿下了半壁江山。

  也不知道已经有数万旗人真的死在了明军的杀猪刀之下。

  更不知道糠稀乃至满朝文武都已经开始慌了。

  这些底层旗人所知道的的不过是南方又冒出来了一股打着朱三太子旗号造反的乱匪。

  可这有啥好稀奇的,这么些年来,造反的朱三太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结果不都是很快就被剿灭掉了?

  而且这与他们有啥关系?他们只需要吃着皇粮继续遛鸟就好了,剿匪一事怎么也不可能落到京旗头上!

  一时间下到还没枪高的小孩儿,上到胡子花白的老者在糠稀的征兵令下达后一窝蜂涌向了征兵处。

  为了得到这份铁杆庄稼,旗人们10岁都敢报15岁,老的只要还没入土那就通通只有45岁。

  半个月后,当兵部将新征八旗子弟兵35万的消息上报给糠稀时,我们的糠麻子大弟总算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35万八旗子弟兵!我大清终究还是要靠旗人来保天下啊!”

  而远在南-京的朱大皇帝从锦衣卫口中得知此事后差点就笑出了声。

  “怎么才35万呢?要是男女老少都给招进去该多好啊!”

  “毕竟……拿枪反抗的宰起来就没负罪感了。”

  ……

  抱歉,前几天耍嗨了,耍断档了,理一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6db.com。16读吧手机版:https://m.16d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